哈囉!歡迎點進來看這篇文章~
你是不是也曾苦惱:「網站做得漂漂亮亮、內容也寫得很用心,為什麼就是沒人來看?」
或者常聽人說「要做 SEO」,但總覺得那是工程師才懂的神秘技術,離自己好遙遠?
放心!這篇文章,就是為你這樣的「SEO 初學者」量身打造。
我們不用艱深術語、不講高深理論,只用最白話、最生活化的方式,帶你一步步認識 SEO。
讓你讀完這一篇,就能搞懂網站為什麼沒人來、又該怎麼做才能讓人找得到!
準備好了嗎?我們開始吧!
一、什麼是 SEO?先建立正確觀念,才走得穩又快
在正式優化網站之前,最重要的不是動手改什麼程式碼,而是先在腦中建立正確的「觀念地圖」。當你搞懂 SEO 是什麼、為什麼重要,就能避開冤枉路,讓後續的努力更有方向。
1. SEO 的定義與價值:把你的網站從「防火巷」搬到市中心
想像一下:你在熱鬧的城市裡開了一家超棒的咖啡店。
咖啡豆是精品級、手藝頂尖、裝潢又有品味,理論上應該人潮滿滿,對吧?
但……你店開在一條沒人走的小巷裡。
這時就算產品再好,客人也根本找不到你。
這就是很多網站的現實處境。而 SEO(搜尋引擎優化)就是幫你把這家「藏在巷子裡的好店」,搬到人流最多的黃金路口,還免費附送招牌和導航!
簡單說,SEO 就是一系列「讓 Google 更容易找到你、理解你、推薦你」的調整方法。
當有人搜尋「高雄推薦咖啡廳」,你若能出現在首頁,甚至前三名,就等於 Google 幫你免費打廣告、引流真正有興趣的客人。
這,就是 SEO 的魔力:不花廣告費,卻能源源不絕帶來自然流量。
2. 關鍵比關鍵字更關鍵:看懂「使用者意圖」
以前很多人以為做 SEO 就是把「高雄推薦咖啡廳」這類關鍵字狂塞進文章裡,但 Google 早就不吃這套了。它現在更在意的是:
「使用者搜尋這個詞時,心裡真正想要的是什麼?」
這就是「使用者意圖」(Search Intent)。
讓我們看幾個例子:
- 搜尋「咖啡豆種類」:他想了解不同豆種的特色,是個在學習的人。
- 搜尋「手沖咖啡教學」:他準備動手操作,需要具體教學內容。
- 搜尋「附近咖啡廳」:他人就在附近,想馬上找個地方坐下喝咖啡。
- 搜尋「Nespresso 膠囊咖啡機」:他在考慮買東西,可能正在比價或看評論。
這四個搜尋,雖然都和「咖啡」有關,但背後的需求截然不同。
SEO 要做的,就是貼近這些意圖,給他們「真正想看的內容」,而不是單純堆疊關鍵字。
當你的網站能精準對應這些需求,Google 就會覺得你「有幫助」,自然更願意推薦你。
3. E-E-A-T 是什麼?Google 評分內容的「信任指標」
你可能會想問:那 Google 怎麼知道誰的內容比較好?
答案是:它會根據一套名叫 E-E-A-T 的標準來評估網站與內容的品質。
這四個字母代表的是:
- E – Experience(經驗):你有沒有「親身體驗」你寫的主題?有無真實照片、細節描述?
- E – Expertise(專業):你在這個領域是不是「真的懂」?有無背景、資格或專業觀點?
- A – Authoritativeness(權威):其他人是否信任你?有無被引用、分享、評論?
- T – Trustworthiness(可信任):你的網站是否可靠?是否誠實、不誤導、有完整聯絡資訊?
簡單說,E-E-A-T 不要求你「會寫程式」,但希望你:
提供真實、有料、對人有幫助的內容。
只要你當一個用心的創作者、說真話、有經驗、有誠意,Google 自然會慢慢認可你。
4. SEO 和其他行銷方式有何不同?
你可能也聽過「Facebook廣告」、「關鍵字廣告(SEM)」、「社群經營」,那 SEO 又是什麼角色?
來,我們用開店來比喻一下:
行銷方式 | 比喻 | 優點 | 缺點 |
---|---|---|---|
付費廣告(SEM) | 發傳單、租夜市攤位 | 效果快、立刻有人潮 | 錢一停,人就散 |
SEO(自然搜尋) | 打造市中心人氣名店 | 穩定免費、信任度高 | 需要時間培養、見效較慢 |
最理想的做法,是一開始靠「廣告」打開知名度,同時投入「SEO」打底。
當 SEO 排名漸漸做起來,哪天就算你不再打廣告,還是會有穩定的流量和客源進來。
這種靠內容與信任累積起來的流量,才是最值得經營的長期資產。
所以說呢,SEO 不是黑魔法,也不是只有工程師才懂的東西。它就像經營一間好店:用心做產品、用對方式被看見、累積好口碑,客人自然會找上門。
二、SEO的三大支柱:打好穩固基礎,網站才站得穩又走得遠
恭喜你!我們在第一部分已經理解了 SEO 的核心精神 —— 用心經營網站,讓 Google 願意幫你免費「帶客上門」。
但接下來的問題是:具體要從哪裡開始做?
答案是,SEO 世界建立在三大支柱上:
- 站內 SEO(On-Page SEO)
- 站外 SEO(Off-Page SEO)
- 技術 SEO(Technical SEO)
你可以把它想像成開一間咖啡店時,必須同時顧好的三件事:
- 店內裝潢與菜單(站內 SEO)
- 店外的口碑與聲量(站外 SEO)
- 建築結構與營運系統(技術 SEO)
三者缺一不可,讓我們一個個來拆解。
1. 站內 SEO:把你的店內功夫做到極致
站內 SEO,指的是所有你能在自己網站上親手優化的細節。就像咖啡店老闆會精心設計菜單、佈置裝潢、培訓員工,希望每個走進來的客人都能感受到舒適、專業、有條理。
以下是站內 SEO 的幾個關鍵環節:
- 清楚的菜單(標題設計):
一個好標題能立刻吸引客人,也能讓 Google 清楚知道你這篇文章是講什麼。
比起「本日特餐」,「義式番茄肉醬義大利麵」是不是更清楚又誘人? - 吸引人的菜色介紹(內容品質):
是隨便幾句話帶過,還是詳細講到食材選用、烹飪方式、獨門風味?內容越有深度與誠意,越能留住訪客,也更容易被 Google 喜愛。 - 清楚的店內動線(網站架構):
訪客能不能順利在網站中找到他想看的資訊?分類清不清楚?內部連結順不順?這些都是站內 SEO 的基本功。 - 照片牆與標籤(圖片優化):
圖片有沒有加上「ALT文字」說明內容?這能幫助 Google 理解你的圖,也對視障使用者非常友善。
總結一句話:站內 SEO 就是在網站裡練好基本功,讓每位訪客都有愉快、順暢的體驗。
2. 站外 SEO:讓別人幫你說好話,建立網路上的好口碑
站外 SEO,顧名思義是指發生在「網站之外」的行動,但這些行動卻會大大影響 Google 對你網站的信任與排名。
就像你開了家巷子裡的咖啡店,但因為實在太好喝,開始有人在外面幫你宣傳:
- 美食部落客推薦(外部連結 / Backlink):
有位知名部落客說:「那家咖啡店的拿鐵我給滿分!」並附上你的網址。這個「外部連結」就像是 Google 看到你被別人推薦,會認為:「嗯,這家店應該不錯喔!」 - 社群熱議與品牌聲量(品牌提及 / Mentions):
雖然有些文章沒有放連結,但只要你的品牌在各大平台(像是 Dcard、Facebook、PTT)被不斷提及,Google 也會開始注意到你,認為你在這個領域的聲量正在上升。
簡單來說:站外 SEO 是靠別人來背書你的網站。當愈多人願意推薦你、引用你,Google 也更信任你。
3. 技術 SEO:打造穩固、安全、跑得快的網站骨幹
聽到「技術 SEO」,很多人會先退三步。別怕,其實它就像店面的「地基、水電、安全設備」,平常看不到,但絕對不能壞。
這些就是技術 SEO 的重點:
- 網站速度(出餐效率):
點個網頁轉圈圈 10 秒,誰受得了?網站如果太慢,訪客很快就關掉了。Google 也會降你排名,因為它不想推薦「卡卡的」體驗。 - 手機友善(行動裝置體驗):
現在大多數人都是用手機上網。如果你網站在電腦上很美、手機上卻排版亂七八糟,那就等於把一大票客人擋在門外。 - 網站地圖 Sitemap(地址登記):
就像開店要登記地址,網站也要讓 Google 知道你有什麼內容,Sitemap 就是一張寫給 Google 的「導覽地圖」,幫助它快速抓到你網站的重點頁面。 - SSL安全憑證(門鎖保全):
網址是 https:// 的網站,Google才會覺得比較安全可靠。這不只影響排名,也影響訪客是否願意留在你網站上。
總結:技術 SEO 是你網站的骨幹與體質,穩不穩、快不快、安全不安全,全部都靠它打底。
三大支柱要齊全,SEO 才能站得住腳
SEO 不是只做一件事就有效果的,它需要站內內容、外部口碑、網站基礎建設三方面共同發力。
你不能只顧著找人推薦(站外 SEO),卻忽略網站內容亂糟糟(站內 SEO);
也不能網站設計超美,卻卡得像老電腦(技術 SEO 掛了)。
真正有效的 SEO,是三個領域都顧到,互相加乘,才能讓網站穩定成長,流量源源不絕。
三、關鍵字研究——讀懂使用者的心,才不會白做工
還記得我們在第一部分提到的「使用者意圖」嗎?
關鍵字研究,就是把這個抽象概念「具體化」的過程。
你可以把它想成開店前要做的市場調查:你得先搞清楚這一帶的人喜歡吃什麼、常怎麼點餐,才能設計出對味的菜單,不是嗎?
SEO 裡的關鍵字研究也是一樣——找出你的潛在客戶,平常都在 Google 搜什麼關鍵字?
只要知道他們在想什麼、找什麼,你的內容才能準確命中他們的需求。
1. 關鍵字是什麼?為什麼「長話短說」沒那麼聰明?
簡單說,關鍵字就是人們在 Google 搜尋框裡輸入的字詞。這些詞,大致可以分成兩類:
✅ 短關鍵字(又稱核心關鍵字、大字)
比喻:你走進百貨公司,對櫃台說:「我要找鞋子。」
例子:「SEO」、「咖啡」、「旅遊」
特性:搜尋量超高,但意圖模糊——到底是要買鞋、修鞋,還是了解鞋的歷史?誰也說不準。而且這種大字競爭超級激烈,大品牌都在搶,新手網站要排上去,難如登天。
✅ 長尾關鍵字(Long-tail Keyword)
比喻:你直接跟櫃姐說:「我要找一雙咖啡色、適合寬腳穿、又能防水的登山鞋。」
例子:「高雄左營區安靜咖啡廳推薦」、「如何自己手沖單品咖啡」、「2025東京自由行行程表」
特性:搜尋量比較少,但意圖超明確!這類關鍵字背後的使用者,通常已經有明確的需求,甚至已經在考慮採取行動。更棒的是,競爭者也比較少,非常適合新手切入。
新手黃金法則:別死守那些流量看起來很高的大字,應該專攻那些「搜尋者會完整描述需求」的長尾關鍵字。
單一關鍵字的搜尋量可能不高,但累積 10、50、100 個,就能帶來穩定又精準的流量,而且成交率也會更好!
2. 怎麼找到好關鍵字?當個「生活偵探」就對了!
找關鍵字不用高深技巧,你只要多觀察、多提問、多「模擬自己是客人」,就能找到不少寶藏關鍵字:
💡 方法一:自己當客人,反問自己
如果你是客人,會怎麼在 Google 上找答案?
像是:「網站沒人看怎麼辦?」「SEO 教學入門」「怎麼提升部落格曝光率?」
這些問法都是潛在關鍵字,全部都記下來!
💡 方法二:偷看 Google 的小抄
當你在 Google 輸入「SEO」時,是不是會跳出「seo是什麼」、「seo優化怎麼做」、「seo公司推薦」?
這些就是「自動完成建議」,也就是最多人正在搜尋的詞,超值得參考!
再往下滑,你會看到「相關搜尋」——這些也是靈感寶庫,千萬別錯過。
💡 方法三:潛水「網路菜市場」
去 PTT、Dcard、FB 社團、論壇晃晃,看大家都在問什麼、抱怨什麼。
比如你在咖啡社團看到:「預算兩千,有推薦的磨豆機嗎?」這就可能是:「兩千元內磨豆機推薦」的關鍵字,超精準!
3. 怎麼判斷關鍵字的「價值」與「競爭程度」?
光找到一堆關鍵字還不夠,你要懂得挑,才不會浪費時間打錯方向。
商業價值:搜尋這個字的人,會不會掏錢?
- 資訊型(低商業價值):
像是「咖啡的歷史」、「SEO起源」這種搜尋,代表使用者只是想長知識,離消費還有段距離。 - 交易型(高商業價值):
「SEO課程推薦」、「Moccamaster濾杯評價」、「咖啡機比較」這類搜尋,通常是已經在做決策前比較,含金量超高!
小訣竅:關鍵字中含有「推薦、價格、比較、課程、費用」等詞,通常都帶有濃厚的商業意圖。
競爭程度:這個關鍵字有多少對手在搶?
最簡單的判斷方式:
把關鍵字直接丟進 Google 搜一次看看!
- 如果第一頁全都是 PChome、Momo、維基百科這類巨頭,那競爭太激烈,先放過。
- 如果出現的是部落格、論壇、個人網站,那你可能還有機會爭到一席之地!
4. 有哪些好用的關鍵字工具?(免費就很夠用!)
不必全靠直覺,這些工具能幫你更科學地做選擇:
Google Keyword Planner(關鍵字規劃工具)
比喻:Google 提供的「市場調查專員」
功能:輸入一個關鍵字,就能看到它的月搜尋量、競爭程度,甚至推薦相關關鍵字。雖然是廣告用工具,但對 SEO 也超好用。(Google 帶路,怎能不用?)
Google Trends(搜尋趨勢)
比喻:你的「搜尋風向球」
功能:可查看關鍵字在不同時間、地區的熱度變化,還能做趨勢比較。例如比較「冰咖啡」和「熱拿鐵」誰在夏天搜尋多。
進階工具(Ahrefs / SEMrush)
比喻:專業廚房才會用的「高級料理刀」
功能:可以分析競爭對手用的關鍵字、流量來源、反向連結等,功能強大無比。但價格偏高,新手可先觀望。
建議:新手只用免費工具 + 觀察搜尋結果,就足以應付前期 80% 的 SEO 任務了!
5. 關鍵字佈局技巧:把菜名寫在「對的地方」
關鍵字找到了,接下來要做的就是——自然地放進你的內容裡。
記得重點是「自然」,不是「硬塞」!
想像你遇到一位服務生,不斷說:「我們這道超好吃的牛排,只要500元,超好吃的牛排你一定要點!」
是不是瞬間反感?
所以別在文章裡瘋狂重複同一個關鍵字。只要你把它自然地安排在以下這幾個重要位置,就已經很到位了:
- ✅ 文章大標題(H1)
- ✅ 網頁標題(Title)與說明(Meta Description)
- ✅ 文章開頭第一段
- ✅ 文章中的小標題(H2 / H3)
- ✅ 圖片的替代文字(ALT)
有放、放得剛剛好,就夠了。
剩下的,就交給你的內容品質去發揮,Google 會知道你值得被推薦!
四、內容為王:打造能穩穩拿高排名的優質內容
在 SEO 界,有一句歷久不衰的話叫做:「內容為王(Content is King)」。
意思很簡單 —— 無論搜尋演算法怎麼變,能真正打動使用者、讓他們停留、分享、回訪的,永遠是你網站上的好內容。
就像開咖啡店,你的裝潢可以普通,但咖啡本身一定要夠好喝,才能讓客人回頭再來。
那麼,一篇真正有 SEO 潛力的好文章,該怎麼寫?現在就讓我們來揭開內容創作的秘訣吧!
1. 標題與描述:讓人忍不住點進來的「店門招牌」
當使用者在 Google 搜尋時,你的網站會和其他九個網站並肩出現在搜尋結果中。
要在這堆「店面」中脫穎而出,靠的就是你的——
- 網頁標題(Title Tag):像醒目的大招牌
- 網頁描述(Meta Description):像寫在門口小黑板上的「今日推薦」
撰寫好標題的關鍵技巧:
- 關鍵字要放前面:告訴 Google 你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麼。
- 用數字吸引目光:像「5個技巧」、「10個理由」。
- 加上年份展現新鮮度:例如「2025 最新 SEO 寫作法」。
- 用一句話引發共鳴或好奇:但別走農場文路線。
- 長度約 25~30 個中文字,太長會被切掉。
範例:
【手沖咖啡教學】新手也能沖出香醇好味的 5 個秘訣
寫好描述的三個訣竅:
- 像預告片一樣吸引人:用1~2句話濃縮內容亮點。
- 自然帶入關鍵字:有助於 Google 在搜尋結果中加粗關鍵字,吸引點擊。
- 加點 Call to Action:像「點進來了解」、「看完整教學」等語句小小推一把。
- 長度建議 70~80 個中文字內。
範例描述:
想學會在家手沖出專業級好咖啡?本篇教你從濾杯挑選、水溫到注水技巧,一次搞懂。
2. 金字塔寫作法:先說重點,再給細節
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多數人沒耐心慢慢看。
如果你的文章開頭鋪陳半天還沒進入主題,讀者往往早就滑走了。
所以你該學會一種寫作邏輯:倒金字塔法。
比喻來說:
客人點餐時,你應該一開始就說:「您的餐點是總匯三明治。」
接著再補充:「裡面有火腿、蛋、生菜。」
而不是先從「我們先去抓了一隻雞」開始講起。
實作步驟:
- 開頭第一段(在主標題 H1 後)
→ 馬上給出整篇文章最重要的結論或答案。 - 中段使用 H2/H3 標題分段
→ 把每個重點獨立出來寫清楚,讓讀者能快速掃讀理解。 - 標題階層建議:
- H1:每篇只有一個,文章主標題。
- H2:用於主段落的小標題。
- H3:H2 下更細的說明或小分類。
- 文章結尾
→ 再次總結,並加上行動呼籲或延伸閱讀。
這種清楚的架構不只對人友善,對 Google 來說也是大加分。
3. 圖片 ALT 文字:幫 Google「看懂」你的照片
Google 很厲害,但它還是「看不懂圖片」。
它需要你幫忙「解說」圖片內容,這就是圖片的 ALT 文字(替代文字) 所扮演的角色。
比喻:
ALT 文字就像你在照片背後貼的一張說明標籤,告訴 Google「這張圖是什麼」。
這麼做有什麼好處?
- 提升 SEO:讓圖片有機會出現在圖片搜尋結果中,也有助於整篇文章的理解度。
- 提升網站友善度:對視障者、網路緩慢或圖片載入失敗的情況都很重要。
ALT 寫法範例:
假設文章是「手沖咖啡教學」,照片是一位女生正在注水。
- ❌ NG 寫法:alt=”圖片123″(完全沒意義)
- ✅ OK 寫法:alt=”手沖咖啡”(太概括)
- ✅ PRO 寫法:alt=”女生使用手沖壺將熱水注入濾杯中的咖啡粉”
4. 為什麼 Google 偏愛「深度、原創、有價值」的內容?
想像你搜尋「高雄咖啡廳推薦」,結果前十篇文章都在抄來抄去,換句話說而已。是不是馬上失去信任?
Google 的目標是:給使用者最有幫助、最有價值的內容。
所以它特別重視這三件事:
- 原創性(Original):你自己寫的、你自己拍的。
- 內容深度(In-depth):不要只點到為止,而要解釋清楚、延伸到使用者下一步可能會問的問題。
- 獨特價值(Unique Value):提出你的觀點、親身經驗、實用懶人包、表格、心法筆記等。
💡 小提醒:這也是「E-E-A-T」原則中最看重的「Experience(真實經驗)」。
總之:別做內容的搬運工,要做「價值的創造者」!
5. AI 協作寫作術:請一位聰明助理,但靈魂掌控還是你!
來到 2025 年,AI 已經是內容創作者的好幫手。但要記住:AI 是助手,不是老闆。
比喻:
AI 就像一位知識豐富、打字超快的實習生。
你可以請他幫你找資料、列大綱、潤飾語句,但文章的靈魂與方向,還是得由你決定。
你可以這樣用 AI:
- 主題發想:
「請給我 10 個針對新手學 SEO 的文章點子。」 - 內容大綱:
「我想寫『手沖咖啡教學』,請幫我規劃金字塔式的內容結構。」 - 語句優化:
「這段話太生硬了,請幫我改得更口語一點。」 - 資料整理:
「請整理常見的手沖咖啡水溫與粉水比。」
絕對要避免:
直接下指令「請幫我寫一篇XXX」,然後整篇照貼。
因為這樣的內容容易缺乏深度、缺乏個人觀點,甚至會出現錯誤資訊。
你要做的,是把 AI 當成工具、把你自己當成主廚,加入你獨有的味道與判斷,才會煮出真正吸引人的好內容。
五、技術 SEO 優化:讓 Google 秒懂你的網站、使用者愛用你的網站
技術 SEO 是什麼?簡單來說,它就是所有跟網站程式結構、載入速度、手機適應、安全性等技術層面有關的優化工作。
目標也很明確:
✅ 讓 Google 更容易抓到你網站的內容
✅ 讓使用者逛起來順暢、安心、不想離開
你可以把技術 SEO 想像成咖啡店的基礎設施:水電順不順、地基穩不穩、門是不是好開、裡面會不會漏水?
這些做得好,客人才願意走進來,並且坐得久。
1. 網站速度 & Core Web Vitals:別讓客人在門口等太久
你有沒有遇過點進網頁卻轉圈轉到生氣?那就是「載入速度」出了問題。
Google 非常重視這件事,甚至還為此設計了一套評分標準,叫做 Core Web Vitals(核心網頁體驗指標)。
可以想像成:客人走進店裡的「三個感覺瞬間」:
- LCP(最大內容載入時間)
像是客人一探頭,就能看到招牌牆或主視覺的速度。
建議:主內容最好在 2.5 秒內出現。 - INP(互動延遲時間)
客人按服務鈴,你多久回應?
表單、按鈕、選單都應該即點即反應。 - CLS(畫面穩定性)
客人正要坐下,椅子突然滑走了。
就是圖片或廣告突然插進畫面,導致整頁亂跳,會讓人想馬上離開。
新手簡單做法:壓縮圖片、選擇穩定快速的主機,這兩步就能大幅提升網站速度!
2. RWD 響應式設計:手機版不是選項,是必備
現在,大多數人都是用手機上網。
如果你的網站在電腦上美如畫,在手機上卻擠成一團,按鈕小得像灰塵,那就是在把客人擋在門外。
這時候就需要 RWD(Responsive Web Design,響應式設計)。
比喻:RWD 就像「變形金剛」,會自動根據螢幕大小調整排版,讓網站在手機、平板、電腦上都一樣好用。
而且 Google 現在採用 Mobile-First Indexing(行動優先收錄),意思是:
Google 是以「手機版」網站為主來評分你!
所以,如果你沒顧好手機版,那可不是少拿幾分,是直接被打入冷宮。
3. SSL 與 HTTPS:為網站掛上一張「信任徽章」
你有注意過嗎?有些網站網址是 https://
,有些卻是 http://
,差那一個 s
,差很大。
那個 s
,代表的就是安全(Secure)——是由 SSL 憑證 提供的。
比喻:就像你的咖啡店有沒有貼上「政府認證安心店家」的標章,會大大影響客人是否敢走進來。
裝上 SSL 之後:
- 網址前面會出現一個「小鎖頭」圖示
- 使用者輸入的密碼、留言、信用卡資訊都會加密
- Google 會認為你是「可信任的網站」
⚠️ 沒裝 SSL 的網站甚至會被 Chrome 標示為「不安全」!對 SEO 來說是大扣分。
4. Sitemap & robots.txt:讓 Google 找得到、走得對
網站蓋好了,還要主動讓 Google 知道你在哪裡、有哪些房間能進。這就需要:
Sitemap(網站地圖)
比喻:這是你交給 Google 的「導覽地圖」,告訴它:「我有首頁、產品頁、部落格文章…請依照這份清單來巡邏。」
成效:幫助 Google 更快、更完整地收錄你的頁面,特別是新頁面或冷門頁面。
robots.txt(機器人指令)
比喻:就像是貼在門口給快遞員的「指示牌」——「歡迎參觀店面,但倉庫不開放哦!」
成效:可以避免 Google 去抓一些不該曝光的頁面,例如會員中心、結帳頁面、後台登入頁等等。
新手建議:用 WordPress 的 SEO 外掛(如 Yoast SEO、Rank Math)都能一鍵幫你建立這兩個檔案,簡單又方便!
5. 結構化資料(Schema):幫你的搜尋結果穿上西裝!
你有沒有注意,有些搜尋結果比別人多了:
- 星星評價
- 價格與庫存
- 問與答清單
- 食譜資訊
這不是因為他們交了錢,而是因為他們用了 結構化資料(Schema Markup)。
比喻:這就像你幫 Google 整理重點,用它看得懂的格式幫文章「貼標籤」。
有了它,搜尋結果可以長這樣:
- 食譜文章 ➜ 顯示烹飪時間、卡路里、星級評價
- 商品頁面 ➜ 顯示價格、是否有貨、評價分數
- FAQ 頁面 ➜ 直接展開問題與答案列表
這種效果叫做 Rich Snippets(複合式摘要),能讓你的搜尋結果顯眼許多,大幅提升點擊率!
新手建議:
別擔心技術門檻。你可以從 WordPress SEO 外掛開始,像 Rank Math 就能輕鬆幫你加上「文章」、「FAQ」、「商品」等常見的結構化標記。
總之,SEO 成效不只靠內容,還要網站體質夠健康,跑得快、長得好、容易懂。
技術 SEO 的工作就是:
- 幫 Google 順利走訪你的網站
- 幫使用者順利使用你的網站
- 幫整體體驗加分,成為真正值得推薦的好站點
六、站外 SEO:打造網路世界的信任與權威感
如果說前面幾章是「練內功」,那麼站外 SEO 就是你要「走出門,闖江湖」的時候了。
它的核心目標非常明確:
讓整個網路世界都相信你、信任你、推薦你。
Google 就像是一位很注重口碑的客人,它不只看你怎麼介紹自己,更關心「別人怎麼說你」。
當越多值得信賴的網站推薦你,Google 自然會認為你是個有實力、有聲望的專家,排名自然就跟著上來。
1. 什麼是外部連結(Backlink)?不是每一票都一樣值錢!
外部連結,又稱「反向連結」,是站外 SEO 的核心指標。
比喻:每一條外部連結,就像是一張「信任推薦票」,是別人對你網站的背書。
但重點是——這些票的含金量差很多!
高品質連結:含金量破表的推薦
例子:國家地理雜誌、美食評論家、知名媒體在網站上提到你的咖啡店,還附上連結。
效果:這種連結像是「重量級人物公開背書」,一票勝千票!Google 超買單。
低品質連結:看起來像是找來的群眾演員
例子:來自內容農場、廣告垃圾站,或和你完全不相關的網站(像修車廠)莫名其妙連過來。
效果:不只沒加分,有時還會扣分。Google 可能懷疑你是不是也跟這些奇怪網站一樣不可靠。
新手黃金法則:
追求 品質 > 數量。
不要用力刷 100 條沒意義的連結,不如花心思拿到 1 條來自專業、相關、有權威的推薦票。
2. 如何獲得真正有價值的「信任票」?
高品質連結不會憑空掉下來,它們得靠你「賺來」的。以下是幾個最實用、也最自然的方法:
方法一:做出全網最好喝的咖啡(內容行銷)
做法: 專心打造原創、有深度、有價值的內容。
例子:寫一篇《2025台灣冠軍咖啡豆全攻略》、拍一支《拉花新手也能成功》的實用影片。
效果: 當內容好到讓人忍不住想引用,其他人(如部落客、媒體、咖啡達人)會自發性幫你附上連結。這就是最自然、最強效的 Backlink。
方法二:到知名網站當客座主廚(媒體投稿)
做法: 主動聯絡與你主題相關、且有權威的網站(例如食力 foodNEXT、VOGUE、旅遊媒體等),提供免費的專業內容換曝光。
效果: 對方得內容,你得曝光與連結,雙贏!而且來自權威網站的連結,威力一流。
方法三:提醒對方「我推薦你了喔!」(友善通知)
做法: 如果你的文章中提到其他品牌、人物或資源,發佈後可以寫封親切的 Email 通知對方:「嗨!我在最新文章中提到了你,希望你喜歡!」
效果: 對方很可能會分享你的文章,甚至加上連結到他們自己的網站或社群,幫你擴散與加分。
3. 黑帽 SEO?別被捷徑誘惑,後果很慘!
你可能會聽說過一些「快速做 SEO」的方法,像是「買連結、互相掛連結、到處洗留言」……這些通通屬於「黑帽 SEO」。
比喻:
- 就像買假粉絲來撐場面、
- 半夜偷在別人牆上貼廣告、
- 或是和陌生店家亂搞互推聯盟。
這些方式或許短期有效,但 長期只會傷到自己。
常見黑帽手法包括:
- 購買連結:花錢讓人掛你連結
- 無關連結交換:你是咖啡店,卻找教鋼琴的網站互推
- 大量洗留言:在別人網站留言區瘋狂貼網址
Google 針對這類行為早有「企鵝演算法」在監控。一旦被抓包,輕則被移除連結,重則排名歸零、整站消失。真的划不來!
建議: SEO 是長期經營,不靠投機取巧。穩扎穩打、創造價值,才是正道。
4. 社群媒體與品牌聲量:在「市民廣場」打響你的名號
很多人會問:「我在 Facebook、IG 分享文章,這對 SEO 有幫助嗎?」
答案是:直接幫助不大,間接幫助超強!
比喻: 社群平台就像城市裡的「市民廣場」——你在上面貼海報、講故事、發照片,讓大家知道你是誰。
你在社群上做的每一件事,可能產生這些影響:
- 創造直接流量:使用者點連結到你網站,提升訪問量與曝光。
- 吸引權威注意:話題夠熱,媒體、部落客可能會注意到你,進而報導你,帶來真正有價值的推薦票。
- 增加品牌搜尋量:越多人討論、指名搜尋「XX 咖啡」,Google 就會認為你是有品牌聲量、值得推薦的店家。
小提醒:
雖然社群上的「讚」和「分享」不算 SEO 直接得分,但它們會為你打開被引用、被報導、被推薦的大門。
打造值得被推薦的品牌,比追求連結更重要
站外 SEO 的本質,不只是「衝連結數量」,而是要在網路世界中累積「信任感」與「權威性」。
只要你:
- 提供真實、有價值的內容
- 願意主動分享、建立關係
- 對社群與產業保持參與與互動
那麼,你就會自然吸引高品質連結與聲量,讓 Google 和使用者都主動找上門。
七、破解常見 SEO 迷思:別再被錯誤觀念綁住!
當你開始學 SEO,會從四面八方聽到各種「據說很有效」的祕訣。
有些也許曾經有效,但在現在的搜尋生態中,不但沒用,甚至還可能反效果!
搞懂這些迷思,是讓你專注在正確道路上的第一步。
❌ 迷思一:「把關鍵字塞好塞滿,排名就會狂飆?」
答案:不但沒用,還會被懲罰!
這是新手最常犯的錯誤之一。想針對「手沖咖啡」這個關鍵字,就在文章裡瘋狂重複這四個字。
比喻: 就像一位超煩推銷員,不斷重複說:「先生,我們的吸塵器超厲害,這吸塵器保證最好,吸塵器你一定要買吸塵器!」
結果怎樣?使用者厭煩、Google 嫌棄。
Google 現在會分析文章的自然性、語意連貫度。如果它發現你是為了塞關鍵字而硬寫,會直接判定為「低品質內容」,輕則不理你,重則懲罰排名。
✅ 正確做法:
自然寫作,把關鍵字放在幾個重要位置(標題、前言、小標題等),其他地方就用正常語氣說話,為「人」寫,而不是為「機器」寫。
❌ 迷思二:「昨天排名還第 5,今天怎麼掉到第 8,是不是出問題了?」
答案:別慌,這是正常波動。
很多人會緊張地每天追蹤自己的關鍵字排名,一看到掉名次就懷疑人生。
比喻: 排名就像股市、像體重,每天都在浮動。影響它的原因非常多:
- 競爭對手昨天發了超棒新內容
- 使用者搜尋習慣正在改變
- Google 正在進行「演算法更新」調整排名機制
排名波動是 SEO 的日常,尤其是在 Google 推出核心演算法更新時,整個搜索結果可能「天翻地覆」。
✅ 正確做法:
不要糾結一兩天的變化,要看「長期趨勢」。
開啟分析工具,看一個月、三個月的整體曲線。只要你持續做對的事、內容有價值,排名自然會慢慢往上爬。
❌ 迷思三:「我都照著做了,怎麼沒看到效果?」
答案:因為 SEO 不是即溶咖啡,而是手沖慢煮。
這個迷思讓很多新手半途放棄。以為今天優化、明天流量就來,那你想得太簡單。
比喻: SEO 比較像「種一棵樹」或「健身練體態」,需要時間、耐心與累積。
SEO 成效的 4 個階段:
- 播種期:寫好文章、網站就緒,但還沒收錄。
- 扎根期:Google 開始爬取與理解你的內容,需要幾週到一個月。
- 成長期:開始有排名,但可能在第 5~10 頁,慢慢往上爬。
- 收成期:內容被肯定、連結累積、排名穩定爬升,約需 3~6 個月甚至更久。
✅ 正確做法:
把 SEO 當成一場「長期投資」。雖然不能立刻見效,但一旦穩了,它會像免費的流量水龍頭,為你持續帶來成果。
❌ 迷思四:「抄一篇好文章再改幾個字就好啦,省時又有效?」
答案:這是 SEO 的自殺行為,千萬別做!
這種偷懶的想法非常常見,尤其當你看到一篇熱門文章時,內心的小聲音會說:「這篇寫得不錯耶,借來用一下?」
比喻: 就像考試抄襲、賣假貨,初期好像很方便,實際上後患無窮。
抄襲的嚴重後果:
- Google 無法分辨誰是原創,可能直接雙雙貶分。
- 被當作「重複內容」處理,連你自己真正的好內容也被拖累。
- 權威性受損,品牌形象崩盤,你的信任度會從 E-E-A-T 名單上直接消失。
✅ 正確做法:
把他人的好內容當成「參考」與「靈感」,絕對不要照抄。
用自己的語言重述、補充觀點、加入經驗與案例,創造出「屬於你自己的內容」。
原創,是 SEO 的生命線,也是品牌信任的根本。
破解迷思,走穩 SEO 的每一步
了解這些常見誤區,是你從 SEO 菜鳥邁向高手的轉捩點。
- 不靠堆關鍵字博排名
- 不糾結短期波動
- 不期待即時見效
- 不抄襲內容偷懶
當你把這些「不要做」的事放下,專心寫出好內容、優化體驗、耐心累積,那麼未來的 SEO 成果,就會紮實又長久。
九、SEO 的未來趨勢:2025 年的浪潮與挑戰
SEO 的世界就像一條不斷奔流的大河,唯一不變的,就是變化本身。
我們已經學會基本的「游泳技巧」,但在這條河上生存,還得學會應對新水流、新暗湧,才能不被時代淘汰。
比喻:想像你開的咖啡店所在的城市,突然出現了幾個重大變化——
- 市政府推出「AI 智慧導遊」取代傳統地圖
- 遊客不再自己查地圖,而是直接問導遊去哪裡好玩
- 大家開始用「說的」問問題,而不是打字搜尋
- 評鑑標準升級,開始嚴格篩選哪些店值得推薦
這正是 SEO 在 2025 年所面對的真實挑戰。
1. SGE 與 AI 的衝擊:從「找答案」到「餵答案」
SGE(搜尋生成體驗) 是 Google 最新推出的「AI 導覽功能」。使用者一搜尋,Google 就會在最上方自動生成一段摘要答案,還附上少數幾個引用來源。你不再只是跟前 10 名爭流量,而是必須努力爭取成為那「被引用」的網站之一。
同時,AIGC(AI 生成內容) 的普及,讓每個人都能用 AI 產出內容,競爭變得前所未有激烈。
影響:
- 第一頁不夠看,你得爭前三,甚至成為 AI 引用的答案。
- E-E-A-T(經驗、專業、權威、可信度) 會變得比以往更關鍵。Google 的 AI 要決定誰值得信任,就會更重視這四大評估標準。
2. 零點擊搜尋崛起:客戶還沒進門,問題就解決了
越來越多使用者,在搜尋結果頁看到 AI 提供的解答就滿足了,根本不會點進網站。這就是所謂的 Zero-Click Search(零點擊搜尋)。
應對策略:
- 與其抗拒,不如成為「那個被引用的答案」。
- 多創作「問題導向」的內容,例如:「什麼是低咖啡因豆?」、「如何自己手沖咖啡?」
- 把品牌露出當成目標,就算沒點擊,品牌名稱出現在答案中也是一次寶貴的曝光。
3. 語音搜尋當道:從「打關鍵字」變成「對話式搜尋」
現代人越來越習慣動口不動手,語音搜尋需求大增。這代表搜尋字串會變得更自然、更口語化。
優化重點:
- 使用問句式標題與副標題,像是「哪裡買得到好喝的冷萃咖啡?」
- 打造 FAQ 頁面,集中整理所有常見問答,對 SEO 與語音搜尋雙重加分。
4. Google 演算法更新趨勢:越來越「看重人性」
Google 的核心演算法越來越強調兩件事:真實有價值的內容與使用者良好體驗。
作弊、堆砌關鍵字、買連結等黑帽手法將越來越難生存。
趨勢結論:
SEO 的未來,沒有捷徑。只有踏實經營,真正「幫助使用者」的內容,才能在變化中屹立不搖。
十、結論:你已經站在 SEO 成功的起點
恭喜你!從認識 SEO 的基本觀念,到實戰技巧、內容優化、數據追蹤,一路走來,你已經完成了一趟充實的學習旅程。
這篇文章的目的,不是要讓你馬上成為 SEO 大師,而是給你一張最清晰、最踏實的地圖,讓你有勇氣「開始走第一步」。
1. 給新手的三句話
- SEO 是一場馬拉松:給自己與網站 3~6 個月的時間,不要急,穩穩前行。
- 寫給人,不是寫給機器:想著你的讀者,而不是演算法。
- 先求完成,再求完美:80 分的內容先上線,邊走邊優化,才是真正能累積成效的做法。
2. 立即行動!新手 SEO 檢查清單 ✅
基礎設定:
☐ 已安裝 GA4
☐ 已設好 Google Search Console
☐ 網站啟用 SSL(https)
關鍵字研究:
☐ 列出 10 個潛在客戶會搜尋的問句型長尾關鍵字
☐ 實際 Google 搜尋,觀察競爭強度
內容優化:
☐ 選出一篇重要文章,檢查:
☐ 標題吸引人?包含主關鍵字?
☐ 有使用 H2/H3 讓文章更好閱讀?
☐ 圖片是否有加 ALT 文字?
使用者體驗:
☐ 用手機打開網站,確認是否流暢好用(RWD)
3. 最後,也是最關鍵的提醒:
SEO 的世界每天都在變,但只要你始終以「使用者為核心」,堅持做出真正有價值的內容,不管 Google 怎麼改演算法,你都不會被淘汰。
把這篇文章當作你的啟程指南,持續學習、持續調整、持續創作。
讓 SEO 成為你網站流量的長期引擎,讓你的品牌,在數位世界中穩穩發光。
你的 SEO 成長之路,就從現在這一刻,正式啟動。祝你成功!